天津妈妈网
标题:
7岁前治疗 可保虽聋不哑
[打印本页]
作者:
天津红桥海之声
时间:
2014-7-5 12:05:30
标题:
7岁前治疗 可保虽聋不哑
专家建议:患有任何程度弱听的婴幼儿都需要配助听器。当患者不能通过药物、手术等方法有效改善听力时,即可通过使用助听器改善交流,但要注意正确选择和使用助听器。
“事实上,通过康复指导,让听损儿童随班上学,是有效而且非常重要的。”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说,大多数聋儿经过康复指导,“虽聋不哑”。经过2年左右的指导,90%以上的孩子可以康复。“但这有个前提,必须在7岁之前。”
最佳治疗时机是0—3岁 植入耳蜗需康复训练两三年
近日,在中山医院举办的“珍爱听力健康成长”人工耳蜗医患联谊会上,50多个聋儿家庭相聚交流如何告别“无声世界”。这些聋儿说话与正常的孩子基本一样。
蒋鸣说,有听力障碍的孩子,不仅要配戴助听器,更重要的是手术后的康复训练。只有康复训练完成得好,才能解决孩子听清楚、说清楚的问题。“当中,父母的作用不可忽视。”
一位11岁的男孩,先天性听力障碍,2岁时开始带助听器,6岁时才做耳蜗手术。记者与他聊天时,他听得有点吃力,能说话,但声音含糊。
他的爸爸说,在家也没怎么说,因为他们平时都很忙,基本只是到康复中心才接受训练。
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郭永清说,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一做完耳蜗手术,就会听会说话,这是不可能的,“很多孩子在术后一个月开启耳蜗时,因为第一次听见声音,吓得哇哇大哭。”他说,术后要进行2-3年的康复训练,孩子才能逐渐恢复语言能力与听力。
他提醒家长,0—3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,年龄越小,恢复效果越好。“如果年龄太大,对语言能力恢复有影响。”
蒋鸣说,孩子要是没有其他畸形,只要通过配戴助听器听力能补偿到60分贝,在1-2年内,听力通过耳蜗帮助就可以恢复与正常相当。
郭永清说,“做人工耳蜗手术,整个疗程包括耳蜗需要20多万元。”在我国,目前仍无法纳入医保,因为手术费用过高,厦门约有九成的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。
植入人工耳蜗前最好先配戴3个月助听器
蒋鸣说,很多有听力障碍的患者,尤其是成人,以为只要配戴助听器就可以了,而且越贵越好,其实,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”。
他说,配戴助听器,应经过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师检测后选择,“它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的类型、程度及患者需要,选择助听器的线路和功率,使助听器的电声特性满足患者的听力损失需求。”
“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做耳蜗手术。”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郭永清说,有5%的聋人不适合接受人工耳蜗手术,有的是因为耳蜗畸形无法植入,还有的是听觉神经出现问题,耳蜗无法帮助改善听力,因此,术前评估很重要。
此外,在植入人工耳蜗前,最好先配戴助听器3个月。郭永清说,术前配戴助听器,可以刺激听觉神经,更好地帮助康复。
案例:想喝水一定要大声说出来
妈妈的康复训练很严格,但因为正视到自己的缺陷,孩子变得很开朗
人工耳蜗医患联谊会上,方妈妈一喊佳佳和欣欣,弟弟欣欣扮个鬼脸后很礼貌地叫了声“阿姨”,哥哥佳佳跟在弟弟后面,内向的他闪着大眼睛不说话。
通过对话,记者发现,无论是听还是说,他们都和正常孩子没区别。学习也很优秀,考试名列前茅。看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儿子,谈起过去种种艰辛,方妈妈落下了眼泪。
不说“牛奶”不让喝 孩子哭了两小时
两个孩子相差2岁,都是在2岁时,被发现有重度听力障碍并植入人工耳蜗的。
两个儿子都装了人工耳蜗,方妈妈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做康复训练。在家里,谁要做什么事,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大声说出来。渴了要喝水,必须说出“喝水”两个字才有水喝。下一次,要喝水就得说出“我要喝水”。
方妈妈说,有一次佳佳饿了,拖着她要桌上的牛奶,妈妈坚持要他说出“牛奶”两个字,他就是不说,站着直哭,妈妈也坚持站着不动,“他在那哭了快两个小时,我就在旁边跟着哭,但就是坚持要他说。”
平常上街,看见路上的广告牌,妈妈都要教他们认字,逼着他们发出正确的声音。下一次再经过,这些广告牌就成了他们的“考题”。
听不到“没什么大不了” 妈妈要儿子照实告诉别人
佳佳和欣欣从懂事起,就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。刚上学时,同学会问他们,他们避而不答。回家告诉妈妈后,妈妈说:“不管别人问你什么,你都要回答"我耳朵听不到,这是人工耳蜗,带着它就可以听见你们说话了。"”
方妈妈说,必须要让他们照实告诉别人。“耳蜗是要跟着他们一辈子的,他们必须认清事实,不能回避。”
为了孩子能更多地和别人交流,方妈妈经常邀请朋友带孩子到家里玩。“让他们和同龄人多接触,只要不碰到耳蜗、不淋雨,想玩什么都可以。”方妈妈的教导,让孩子在戴上耳蜗后没有消沉,反而比一般孩子的心理还健康。
而现场另一位女孩则对自己的耳蜗避而不谈。她从小就有听力障碍,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带着助听器。14岁才戴上人工耳蜗。现在听力有所恢复,但心里却存在一定的阴影,不愿暴露“缺陷”。
她说:“我现在很好,缝衣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见。”但记者观察发现,她有时候听人说话还要看唇形,在旁边的家属也只是默默看着她,主持人原本安排她上台演讲,她却临场退缩。对于记者的采访,她明确拒绝,看见记者在本子上写字,她还把本子“抢”去“审查”。
提醒:母亲患病危及宝宝听力
遗传、药物、孕妇染病等,都是造成新生儿耳聋的原因。
郭永清说,如果父母双方之一为聋哑,将会把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基因传给子代,如果父母双方为正常听力者,也可能因为均携带隐性致聋基因而使子代发病。
在孕妇怀孕3-4个月时,如果患上风疹、腮腺炎、流感等疾病,或复发性肾炎、肝炎、糖尿病,或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、链霉素等,或分娩时产程过长,难产、产伤、新生儿缺氧、窒息等等都可能让宝宝致聋。
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100余种,最常见的有链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庆大霉素、洁霉素、小诺霉素等多种抗生素,还有奎宁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。这些药物可在妊娠期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,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,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。
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关键
要想早期发现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,新生儿筛查很关键。目前,我市医院都会在宝宝出生一周内进行筛查,检查出有听力障碍疾病或有患听力疾病危险的新生儿。
在确诊为听力障碍后,相关的治疗和康复非常必要,这是避免日后出现更严重残疾的唯一手段。
对于那些永久性听力损害的新生儿,6个月前就应进行佩戴助听器治疗,使尚残留部分听力的器官和听觉神经保持适当的声刺激状态,这有利于日后的语言学习。
市妇幼保健院听力诊断中心主任刘生荣说,有20%的父母以为,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就万事大吉,实际上,有些新生儿患有迟发性听力障碍,一般1.5岁-3岁间才表现出来,因此,定时接受医生随访和复查很重要。
宝宝4个月就会寻找声源
孩子刚一出生,就能听到声音,此时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,但却能够在声音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动作。
例如在安静环境下,避开视觉在他耳边用力击掌或敲击音响物品,他就会本能地出现四肢抖动、眼睑闭合、呼吸节奏改变等。这种现象会从出生一直保持到3个月时。如果小儿出生后,屡屡对较大的声音没有反应,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听力的问题。
刘生荣说,孩子长到4个月后,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。这时,在孩子的视线之外,给予一定强度的音响刺激,他就会用眼神或转头去寻找。
如果听力正常,等到了一周岁时,就应该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;一岁半时,就会按照语言指令,正确指出自己的五官或熟悉的物品。如果到了两岁还听不懂简单的语言,就应该高度怀疑有听力障碍,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欢迎光临 天津妈妈网 (http://tj.mamacn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2